我國與歐洲
熱量表質量差距最大的是產品耐久性。為此,中國計量協(xié)會熱量表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按照歐洲標準EN1434-4-2007進行國產熱量表的耐久性試驗,將對現(xiàn)階段中國熱量表行業(yè)和供熱計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熱量表作為熱計量收費的依據,必須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和長期性。熱量表是否能有效使用5年以上,必須通過耐久性試驗來考核。
過去的十幾年,大量國產熱量表投入市場運行,其中絕大部分都還沒有用于計費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以致有的地方提出只能采用歐洲進口的熱量表。眾所周知,熱量表的質量控制應依據標準,并體現(xiàn)在按照規(guī)定標準實施的檢驗系統(tǒng)上。問題在于,現(xiàn)在中國的熱量表標準與歐洲標準最大的差別就是耐久性試驗的技術要求,而中國的熱量表企業(yè)大部分還沒有建立和使用保證其產品達到歐洲技術標準的檢定裝置,尤其是十分重要的耐久性試驗設備。
歐洲的熱量表質量的保證和提高,與其對熱量表耐久性試驗的重視、耐久性試驗技術的研究、及標準中耐久性試驗技術要求的不斷升級;是密切相關的。熱量表歐洲標準早在1997年時(EN1434-1997)確實曾經規(guī)定:“6.8耐久性測試:確定暖氣表的耐久性要檢查部件的加速磨損性。6.8.1流量傳感器:此檢測對于流量為qs時可用300h…...”。但是在此后2007年的標準修訂中,歐洲熱量表標準(EN1434-2007)最重要的修改之一就是規(guī)定了新的耐久性試驗方法(2400 300小時)。歐洲的成功經驗是:經過7年的時間,熱量表產品的合格率從83%提升到100%;反之,沒有通過此項測試的熱量表在實際工況下可能會造成30%的誤差。
“熱量表耐久性試驗”是熱量表質量保證中技術要求最嚴格、試驗周期最長、所需成本最高的項目,也是熱量表質量保證最重要的檢驗項目。我國目前的部標與歐洲標準在技術要求上最大、最重要的差別可以說就在這個耐久性試驗項目上。其實,也可以說,目前歐洲進口熱量表與國產熱量表技術性能或可靠性最大的差距也就在于能否承受這“2400 300小時”的耐久性試驗。
目前,全國號稱從事供熱計量的企業(yè)有200多家;能批量制造生產熱量表的企業(yè)大約有100多家;加入中國計量協(xié)會熱量表工作委員會的會員單位大約有80家。據報名統(tǒng)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經開始參照歐洲標準建立試驗裝置,并對其熱量表產品進行“2400 300小時”耐久性試驗的大概不到30家。應該說,在這近30家企業(yè)中,包括了中國絕大多數質量和信譽比較好的熱量表企業(yè)。
意識到問題所在,中國計量協(xié)會熱量表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按照歐洲標準EN1434-4-2007進行國產熱量表的耐久性試驗,將對現(xiàn)階段中國熱量表行業(yè)和供熱計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由中國計量協(xié)會熱量表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的按照歐洲標準EN1434-4-2007進行的國產熱量表的耐久性試驗,目前已告一段落。此次耐久性試驗全國共有21家企業(yè)的78只熱量表參加,是熱量表行業(yè)發(fā)展十多年來進行的首次、權威、多企業(yè)、嚴格試驗環(huán)境、嚴格試驗程序的耐久性試驗。此次實驗的產品最終合格率為88.5%,而且參加實驗的21家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結果相當令人鼓舞。這說明我們中國確有一批優(yōu)秀企業(yè)能夠制造達到歐洲標準的保證質量可靠的熱量表,從而增強我國熱改領導和主管部門,特別是全國各地的供熱公司,對采用熱量表實施分戶熱計量及國產戶用熱量表的信心。
中國熱計量改革,中國的熱計量儀表企業(yè)是在不斷地學習歐洲的先進理念和技術、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和排除內外兩方面的干擾中發(fā)展前進的。當前,中國熱計量儀表行業(yè)內醞釀著可能的動蕩與分化。中國供熱計量改革當前的主要任務已經是“強制全面推行計量收費”,在此形勢下,中國的熱量表企業(yè)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實施計量收費,將使得不成熟的計量方式暴露出致命的弱點而逐漸失去市場,新建集中供熱建筑不能再裝假表或不裝表,而質劣價低的熱量表不能再魚目混珠;同時我們相信,確有質量保證的熱量表將迎來新的一次發(fā)展機會。
以上就是上海瓷熙對國產熱量表成供熱改革大阻礙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若還有關產品的相關問題,可以撥打頁面的咨詢電話!本公司提供24小時服務!